转化率随配料比的变化数据用到精密仪器

2014-11-10 20:50:52

[导读] ​转化率随配料比的变化数据 从图1 可以看出,1,4-二氯丁烷即格利雅试剂与硫代内酯的摩尔数以1.8∶1 左右为宜。

转化率随配料比的变化数据

从图1 可以看出,1,4-二氯丁烷即格利雅试剂与硫代内酯的摩尔数以1.8∶1 左右为宜。

2.3.3.2 温度

在引入羧丁基侧链的过程中,格利雅试剂与硫代内酯反应的温度变化情况见表4。表4 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数据图2 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从图2 可以看出,该反应温度以-23℃左右为宜。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见表5。表5 转化率随通二氧化碳温度的变化数据

图3 转化率随通二氧化碳温度的变化从图3 可以看出,该反应温度以-18 ℃ 左右为宜。

2.3.3.3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立

实验中还对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最后形成了以下工艺路线:硫代内酯与格利雅试剂(摩尔比为1∶1.8)反应,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反应温度控制在-20 ~ -25 ℃,反应3 h,然后在-15 ~ -20 ℃ 的低温下通入二氧化碳,通气5 h。然后加入30 % 的硫酸水解,加热脱水。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相分离,有机相减压蒸馏。残余物溶于甲苯,加入1 mol / L 的氢氧化钠,与产物反应形成盐,将其转移至水相。然后用酸将pH 值调到5 ~ 6, 并用甲苯萃取2 遍后,真空浓缩有机相,得所需产物。

3 工业化生产

在利用上述工艺进行中试时,发现以下问题:首先, 水解结束后减压回收四氢呋喃过程中耗时过长,回收时间约为10 ~ 12 h;其次,得到的产物

通过检测,HPLC 含量为80 % 左右, 从图谱显示有很多的杂质峰,[a]D20 在150 ~ 170;再次,四氢呋喃的单位消耗为11.6 kg / kg , 折合232 元/ kg,占整个原料成本中的12 % 。在中试过程中,通过监控取样并分析,发现在四氢呋喃回收过程中,由于时间长,蒸馏过干,局

部受热不均,导致了大量杂质的产生。通过实验, 我们利用甲苯置换四氢呋喃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通入二氧化碳结束后,先蒸馏总四氢呋喃量的1 / 4,然后滴加甲苯置换,直至无四氢呋喃为止,再进行硫酸水解,酸碱提纯,减压回收溶剂后得到的产物,HPLC 含量和比旋度均达到预定合格的目标。因此,在扩大生产中,我们采用了一个塔径0.75 m、塔高6 m 的填料精馏塔来进行四氢呋喃的回收,在回收过程中,控制不同的回流比来保证四氢呋喃的质量。经过回收套用,四氢呋喃的单位消耗为0.66 kg / kg,折合人民币13.2 元/kg,占整个原料成本的0.7 % ,极大地降低了原料成本。

4 结论与讨论

4.1 硫代内酯的制备中,用硫代乙酸钾代替硫代乙酰胺、硫化氢、硫氢化钠等进行硫代,操作方便、安全, 而且反应条件温和, 规模生产后收率高达93 % 。在工业化制备硫代内酯时,为了降低原料成本,也对工艺进行了改造,在保温反应结束后,先减压回收N,N-二甲基甲酰胺,再进行后处理,使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了很好的回收利用。

4.2 用1,4—二氯丁烷引入羧丁基侧链, 原料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采用酸碱中和方法分离、提纯,纯度较高,为下一步的催化加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4.3 在工业化生产中,运用绿色化学的原理对工艺进行了绿色化改造, 去除了大部分有毒有害的试剂,对溶剂进行了回收利用,大幅度降低了原生产工艺中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特别是接侧链反应中的四氢呋喃的回收利用, 不但降低了原料成本,还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杂质的产生。

4.4 在生物素的全合成反应中, 引入羧丁基侧链,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通过这个研究也可以看到, 在多数情况下绿色化学的目标与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