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经数十年论证、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约6000万人从此将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能破解华北“水荒”困局吗?
遭遇污染时怎么办?
近年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各地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千方百计保护水源地环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陶岔取水口的水质达到II类水标准。对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副司长范治晖说:“在我国,三类水就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南水北调中线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堪称优良。”
有人担心,中线全线长达1000多公里,仅仅跨渠的桥梁就高达1258座,输送过程中发生突发污染状况怎么办?京津地区能保证接收到源头的优良水吗?
对这些疑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的回答是:“针对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在跨越总干渠桥梁可能发生泄漏、爆炸、翻车等突发事故造成的污染风险隐患,我们制定了多层面的水质监测跟踪方案,一旦发现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为此,中线干线共设置有64个节制闸、60个控制闸、95个分水闸、54个退水闸,一旦发生突发污染情况,可以分段关闭闸门,通过退水闸将渠道内的污水排出,避免“问题水”北上。目前,全线百余座闸站经过应急演练,均可实现远程操控。
工程投资谁来买单?
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的资金投入也十分可观。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获悉,中线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013亿元,其中主体工程(含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总投资1943亿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投资70亿元。
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来自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1943亿元的中线主体工程资金来自四个渠道:中央投资、银行贷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
对于沿线民众来说,与自身关系比较紧密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重大水利基金两项,前者与水价有关,后者与电价有关。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只在南水北调受水区省市筹集,主要来源于水价中的水资源费。中线4个受水区省市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资总额为180。2亿元。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共1043亿元,占中线工程总投资的“半壁江山”,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来源于电费附加。根据财政部等部委公布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14个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直接受益省份由电网企业代征重大水利基金,具体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7厘至10多厘不等,由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等。
此外,中线工程还利用中央投资312。6亿元、银行贷款407。2亿元。
节水措施有哪些?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的江水进入北京后,会与密云水库的水汇合率先进入南干渠,再沿输水管涵抵达亦庄调节池。
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每滴水,成为江水抵京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南干渠设计总负责人穆永梅介绍,南干渠共有高家堡、黄村、郭公庄、新机场四个分水口,每个分水口都设置了一个现场监控中心,“将对分水口调流阀、流量计实时监控,根据水厂用水需要调整供水,最大限度做到节约用水。”
12月14日上午,郭公庄分水口检修间,正在进行通水试验。工作人员表示,分水口的管涵等设备全部采用钢质管材,调节、检修的操作过程可做到滴水不漏。
在现场,亦庄调节池设计总负责人刘进向记者介绍了池底的防渗水装备:位于地面最下层的是“改性土”,它用普通土掺杂了5%的水泥制成,“改性土”上方是一层每平米重300克的蚕丝无纺布,布的上面再分别铺上1毫米厚的复合土工膜、无纺布、60厘米厚的中细砂以及10厘米厚的连锁板,方可蓄水。
刘进表示,池底面积共11万平米,铺设复合土工膜能减少水渗漏2000倍,而“改性土”则能在此基础上再减少渗水10倍。“如果没有这些装备,水渗漏量大约每天在3米-20米,我们调节池的水一天就漏光了,有了这些设备,渗漏量大大减少了。”
延伸阅读:
河北:24小时监测水质不让一滴污水进渠道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经河南、河北,自流到北京、天津。总干渠采用明渠,全长1400多公里。如此长距离的明渠调水,保障水质安全是关键。
虽然距离长,但中线调水渠道在河北是全封闭的,采用立体交叉的型式穿越沿线河渠沟道,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外面的水进不了输水渠道。只要丹江口水库的水是干净的,调水水质就能够保证。为预防万一出现的污染水体情况,沿线设置退水闸,通过关闭上下游闸门,及时截断处理受污染的水体。
另外,沿线各地都是调水受益区,对水质监测也是层层把关。以河北为例,丹江水进入河北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水质监测中心负责水质监测,采用固定实验室、5座自动监测站、移动实验室三种监测方式,对水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到渠道。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本省的实际情况。河北省在干渠两侧划定了水源保护区。河北省干渠共500多公里长,两侧保护网外延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不得有任何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外延200到2000米为二级保护区范围,禁止任何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这样算下来,大概有200多家污染企业要搬迁或拆除。通过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可以达到对干渠水质的深度、长效保护,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