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缓释微囊的制备用到精科仪器

2014-10-31 20:08:15

[导读] ​摘 要:目的 研制黄芩苷缓释微囊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 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黄芩苷为囊心物,吐温-80 为润湿剂制备微囊。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

摘 要:目的 研制黄芩苷缓释微囊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 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黄芩苷为囊心物,吐温-80 为润湿剂制备微囊。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 得出最优处方是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1.33% g/mL,反应温度50 ℃,pH 值3.90,材药比为5: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 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黄芩苷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黄芩苷;复凝聚法;微囊;正交试验;稳定性

黄芩苷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素C7 位羟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成的苷[1],为淡黄色结晶。黄芩苷

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已证实其具有镇静、抑菌、清热、解毒、保肝、降压、降血脂、利尿、利胆、抗炎[2]、抗变态以及抗癌反应等效能,它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妆品原料[3]。本实验拟采用复凝聚法将黄芩苷制成微囊,微囊的囊材对药物起一定的屏蔽作用,既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又可防止胃肠道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4],另外微囊本身具有缓释作用,制成口服制剂可增加药物在肠中的吸收。这些特点可以提高黄芩苷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1 实验仪器与试药

EMS-9F 加热磁力搅拌器(天津市欧诺仪器仪表有限公司);RCZ-1A 型溶出试验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PHS-3C 数字酸度计(上海鹏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A2003N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Z-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保定高新区阳光科教仪器

厂);KQ5200DE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K-98-1 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UV751GD 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石英比色皿(宜兴市晶科光学仪器有限公司);WD-A 药物稳定性检查仪(天津市鑫洲科

技有限公司);XSP-16A 光学显微镜(广西梧州市光学仪器厂);S-3000N 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历公司)。黄芩苷(天津马克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2010.02.13);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微囊制备方法[5]

称取等量的明胶和阿拉伯胶,分别溶于水中配成约1.33% g/mL 的溶液,50 ℃水浴恒温。按材药比5:1 的比例称取黄芩苷,适量吐温-80 润

湿,与部分明胶液充分研磨,再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与剩余材液混合均匀。调pH 值至3.90,控温50 ℃,显微镜观察成囊后,加入约体系一倍量40

℃的水稀释。在搅拌条件下冰水降温至10 ℃,加入适量50%戊二醛,控温40 ℃左右搅拌15 min,静置沉降后抽滤,50 ℃烘干,研成粉末。

2.2 黄芩苷含量测定

2.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精密称取黄芩苷6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5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再稀释10倍配成6 μg/mL的溶液;将阿拉伯胶和明胶配成浓度皆为

15 μg/mL的混合50 %乙醇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A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黄芩苷在278 nm波长有较大宽幅吸收,而囊材无干扰,所以选定278 nm作为黄芩苷的检测波长。

2.2.2 黄芩苷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干燥至恒重的黄芩苷10 mg,精密称定,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50 %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即得100 μg/mL 的标准品溶液。

精密吸取该溶液0.2、0.4、0.6、0.8、1.0 mL,分别置于10 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释至刻度,混匀,于278 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浓度c对吸收度A做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 = 0.0518c + 0.0091,r = 0.9999。结果表明,在2~10 μg/mL 的范围内,黄芩苷浓度c 与吸收度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3 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适量黄芩苷微囊粉末,置于 25 mL容量瓶中,用50 %乙醇溶解定容,精密吸取0.4 mL置10 mL 容量瓶中,50 %乙醇定容。在波长278 nm处,以50 %乙醇作空白对照测定紫外吸收,由标准曲线计算出黄芩苷的含量。

2.3 正交试验

通过参考文献及预试验,确定囊材浓度、温度、pH 值、材药比、戊二醛用量五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对包封率的影响非常明显,材药比和pH 值以及浓度的改变也使包封率产生显著浮动,而戊二醛用量影响较其他因素要弱一些。由单因素考察结果对包封率、收率、载药量综合评价后确定了正交试验的四个因素及其各自的三个水平(见表1),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结果见表2。包封率=微囊中黄芩苷测得量∕黄芩苷投入量收率=收得干燥后微囊总质量∕黄芩苷和明胶阿拉伯胶总投入量载药量=微囊中黄芩苷测得量∕收得干燥后微囊总质量表1 正交试验的四个因素和三个水平以包封率为主要判断指标,收率和载药量为辅助参考指标,其中包封率占70%,收率和载药量各占15%,对各个处方进行评分得出综合值来考察优劣。把每个因素各个水平的综合值加起来即得X1、X2、X3,再由此得出各自的平均值X1、X2、 X3,取每列平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得该因素在三个水平的极差R 值。由正交试验结果表并用直观分析法通过考察极差大小得出各因素对结果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C > D > B > A,由单个组合包封率大小比较得出最优水平组合为:A3B1C1D1,即制备黄芩苷微囊的最优处方为: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1.67% g/mL,反应温度为50℃,pH 为3.90,材药比为5:1,按最优处方制得的微囊包封率达到70.63%。

2.4 验证试验

按最优处方A3B1C1D1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见下表。表3 重复性试验结果Table 3 Resules of repeated experiments1 2 3 4

载药量(%) 21.60 19.68 18.80 19.43

收率(%) 51.98 50.93 56.61 51.67

包封率(%) 67.50 61.00 64.78 60.38

四次实验得出的包封率分别为67.50% 、61.00%、64.78%、60.38%,与正交试验最初的70.63%有些差距,但包封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该处方较为合理(见表3)。

2.5 质量检测

2.5.1 微囊形态

用光学显微镜在放大150 倍状态下观察成囊时的微囊形态(见图1),可知按最优处方制得的微囊分散性好,载药明显,囊形圆整、光滑,大

小较一致。将微囊干燥后研成粉末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微囊的最大粒径为20 μm(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