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密仪器对蕨多糖的脱蛋白工艺研究

2014-11-18 20:36:42

[导读] ​Sevag法脱蛋白 2.1.1 震荡次数由图1可知,随着震荡次数的增加,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呈上升趋势,当震荡次数达到4~5次时,蛋白去除率相差不大,但震荡次数为4次时的多糖损失率明显低于5次时,所以选择4次为最佳震荡次数。

Sevag法脱蛋白

2.1.1 震荡次数由图1可知,随着震荡次数的增加,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呈上升趋势,当震荡次数达到4~5次时,蛋白去除率相差不大,但震荡次数为4次时的多糖损失率明显低于5次时,所以选择4次为最佳震荡次数。

2.1.2 震荡时间随着震荡时间的增加,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图1),当震荡时间为20min时,蛋白去除率已达到38.99%,再延长震荡时间蛋白去除率略有增加,但不明显,而多糖损失率在震荡时间为20min时相对较低,再延长震荡时间多糖损失率有所增加,所以选择震荡时间为20min。

2.1.3 试剂用量随着Sevag试剂用量的增加,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均逐渐增大(图1),当试剂用量为多糖溶液体积的1/2时蛋白去除率已达到最大值(43.10%),所以选择Sevag试剂用量为粗多糖溶液体积的1/2。

2.1.4 Sevag 法脱蛋白的工艺验证试验在Sevag试剂用量为粗多糖溶液体积的1/2,震荡时间为20min,震荡次数为4次的条件下对猴腿蹄盖蕨多糖进行脱蛋白试验,其蛋白去除率为63.15%,多糖损失率为14.53%。

2.2 TCA法脱蛋白

  由图2可知,当TCA 在粗多糖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升高时,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也逐渐升高,当TCA在粗多糖溶液中的浓度达到3.0%时,蛋白去除率已达到较高值(46.13%),再提高TCA的浓度,蛋白去除率增加趋势平缓,且在该浓度下多糖损失率明显低于TCA浓度为3.5%、4.0%时,所以将TCA浓度固定为3.0%。在该浓度下,当震荡次数达到3 次时,蛋白去除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为

56.25%,再增加震荡次数,去除率增加不明显,而且导致多糖损失率提高。

2.3 酶法脱蛋白

2.3.1 木瓜蛋白酶加入量由图3可知,随着木瓜蛋白酶加入量的增加,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增加趋势平缓,木瓜蛋白酶的加入量对猴腿蹄盖蕨多糖的脱蛋白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木瓜蛋白酶加入量为0.02g时,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分别为9.51%和62.04%。故木瓜蛋白酶的加入量在0.02g左右较好。

2.3.2 酶解温度随着酶解温度的升高,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由图3可知,酶解温度为40℃时,蛋白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62.03%、9.51%,效果最好。

2.3.3 酶解时间由图3可知,酶解反应时间对多糖损失率和蛋白去除率影响较小,为了缩短反应时间,选择酶解反应时间为30min,在该条件下,其蛋白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61.98%、9.43%,效果比较理想。

2.4 酶法与Sevag法联用结果将酶法与Sevag 法联用后,蛋白去除率为74.18%,多糖损失率为12.11%,表明联合法较单

一方法脱蛋白效果好,且多糖损失率增加不明显。

2.5 酶法与TCA 法联用脱蛋白试验将酶法与TCA法联用后,蛋白去除率为76.36%,多糖损失率为11.43%。

2.6 不同试验方法的对比以蛋白去除率为主要指标,多糖损失率为次要指标,对上述5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表),酶法与TCA 法联用蛋白去除率最高,且多糖损失率相对较低,故选择酶法与TCA 法联用对猴腿蹄盖蕨多糖进行脱蛋白,并应用该方法对猴腿蹄盖蕨多糖进行了3次脱蛋白,其蛋白去除率分别为76.39%、76.45%、76.67%,平均为76.50%,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1.37%、11.68%、12.40%,平均为11.82%。

表不同方法的猴腿蹄盖蕨多糖的脱蛋白结果比较

蛋白去除率/% 63.15 56.25 61.98 76.5 74.18

多糖损失率/% 14.53 11.37 9.43 11.82 12.1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对猴腿蹄盖蕨多糖的脱蛋白工艺进行了相关研究,确定了猴腿蹄盖蕨多糖的脱蛋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脱蛋白工艺为酶法与TCA法联用,即加入0.02g木瓜蛋白酶,40℃水浴反应30min后,沸水中灭酶10min,冷却至室温,4 000r/min离心,去变性沉淀,取上清液加入3%TCA 试剂振荡3次,每次20min,震荡后静置1h,4000r/min离心15min。在该条件下猴腿蹄盖蕨多糖脱蛋白去除率为76.50%,多糖损失率为11.82%。该试验结果为猴腿蹄盖蕨多糖的生产提供了理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