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豆系为食药两用植物种籽,为更好开发和利用黑豆资源,分别对南北黑豆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豆含油量为17% 左右,粗蛋白含量达46% 左右,粗纤维含量为4.5% 左右;黑豆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 以上。
关键词: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黑豆;黑豆油;脂肪酸组成
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干燥种籽,又称菜豆〔1〕,呈卵圆形,表皮黑色。我国黑豆资源丰富,栽培品种繁多,高达2,800 余种,广泛分布于27 个省、市〔2〕。黑豆富含人体所需18 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磷、 钾、铁多种矿物质等,营养丰富,具有抗氧,抗衰老,增强免疫及健身滋补、清脑明目、延年益寿等功效〔3,5〕。对黑豆油理化特性尚未见详细报道,为充分开发利用黑豆资源,按照有关国家标准,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利用旋转蒸发器分析测定黑豆含油量、及黑豆油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GC)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以期为开发黑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原料
南方黑豆、北方黑豆:山西青玉油脂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FZ102 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KDY9820 凯氏定氮仪:北京市通润源机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GC2010 型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2W阿贝折光仪:上海易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RE52CS–2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2XZ–1 真空泵: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WSL–2 比较测色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IATROSLANMK–6s 棒状薄层色谱/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MistubishiKagaku Iatron.Inc;101–1AS 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UV–2401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RE52CS–2 旋转蒸发器及恒温水浴锅: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3 黑豆油提取 : 工艺流程:将黑豆清选后,进行粉碎,用乙醚进行浸出,合并提取液,用旋转蒸发器回收溶剂,进行真空脱溶,得到色泽较深黑豆油。
1.4 分析方法
1.4.1 黑豆分析测定
油料粗脂肪测定:按GB/T 5513–1985;油料粗蛋白测定:按GB/T 5512–1985;油料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按GB/T 14489.1–2008;油料灰分含量测定:按GB/T 9824–2008;粗纤维素测定:按GB/T 5515–85。
1.4.2 黑豆油理化特性测定
酸价测定:按GB/T 5530–1995;过氧化值测定:按GB/T 5538–1995;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按GB/T5528–2008;灰分测定:按GB/T 17375–2008;皂化值测定:按GB/T5534–1985;生育酚测定:参照参考文献〔6〕;色泽测定:按GB/T 5525–1985;碘价测定:按GB/T5532–2008(韦氏法);折射率测定:参照参考文献;比重测定:按GB/T 5526–1985;不皂化物测定:按GB/T 5535–1985。
1.4.3 黑豆油脂肪酸组成测定
对脂肪酸组成测定按GB/T 17377–1998 方法。(1)样品处理:北方黑豆毛油(酸价高于2)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处理;南方黑豆毛油(酸价小于2)采用简易碱式甲酯化处理。(2)脂肪酸气相色谱测定条件:色谱柱:SGE 脂肪酸柱(0.25 mm×120.0 mm);检测器:FID,柱温:180℃ ;进样口温度:210℃ ;检测器温度:230℃ ;氢气流量:47.0 ml/min;空气流量:400 ml/min;柱流量:1.0 ml/min;分流比:1 ∶ 20;进样量:1 μl。
1.4.4 黑豆油甘油三酯分析
Sn–2 位脂肪酸组成分析〔6〕:薄层板制备:吸附剂为硅胶,展开剂为正己烷― 无水乙醚― 甲酸(70 ∶ 30 ∶ 1,V/V/V)。调制一定浓度胶浆均匀涂于玻璃板上,静置一段时间后置于烘箱,于110℃ ~120℃下活化1 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点样后在展开槽展开并用显色剂喷雾显色,即可看到各组分谱带;将分析出甘油一酯谱带刮下,用正己烷将甘油一酯萃取出,然后进行甲酯化处理,备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黑豆种子测定结果
对两种黑豆种籽测定。,黑豆油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 以上。且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超过50%和6%,营养价值较高,黑豆油可作为一种保健食用油。黑豆油以不饱和酸甘油三酯为主要组成部分,U3 含量达60% 左右,U2S 含量达33% 左右。
3 结论
黑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粗蛋白含量达45% 以上,粗脂肪含量达17% 左右。黑豆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及少量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 以上;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极具开发价值。